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(热门8篇)。
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篇1
1、讲究顺时针顺序敬酒,同时自己的杯子低于别人。
自己的酒杯低于别人的酒杯,这个基本的礼仪相信只要是喝过酒的人基本都是知道的,简单说,就是表示尊敬。敬酒的顺序,如果和领导或长辈喝酒,就先从领导或长辈开始,一个一个来,一般朋友就比较随意,如果你讲究一点的就是按照瞬时间的方向来。
2、讲究先后顺序,等领导、长辈相互喝完,你才可敬酒。
领导或长辈在场的时候是要特别讲究的,就想上一个菜,一般要等领导或长辈先吃,然后小辈们才开始吃的原则,在敬酒也是一样的。我们一般是会让领导或长辈自己相互喝酒,他们相互喝完了,接下来才是晚辈们孝敬的时候,所以这个时候才是你开始敬酒的时候,不要一开始就给领导或长辈敬酒,一上来就给领导下马威:“先干为敬,领导请随意”这是不可取的。
3、领导、长辈的特权,你不能有:领导长辈可以一人敬多人,你不可以。
领导和长辈毕竟是资质、年龄、经验一般是比我们要大一圈的,也之所以成为我们的领导和长辈,也因此会有一些特权,最基本的一个要记住:就是他们可以一个人你们所有人,可以一对多。而你晚辈们就不行了,你就只能一个敬一个了。除非等你晋级成为领导的时候再说吧。所有不要自作聪明,我敬大家一杯,听起来很好,其实不可取的。
4、察言观色,多帮忙给添酒,适时敬酒。
酒桌上要眼观四象,耳听八方,是非常重要的,时候把我领导或长辈的饮酒需求,如果你要想把领导或长辈配好的话。察言观色很重要,简单的,及时为他们添加酒,特别是杯子空的时候,然后添酒的顺序也要讲究,先领导。另外,除了标准的敬酒流程之后,要在适当的时候去敬酒,不要再领导出现想喝酒没人敬的尴尬场面,那你就完蛋了。
5、敬酒词,敬酒一定要准备合适的敬酒词。
喝酒除了酒量大外,会说,能说出一口好听的祝酒词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能说到领导或是长辈心头的,新颖的祝酒词,让他们眉开眼笑的祝酒词才是最成功的的。杜绝和闷酒,那是你一个人喝酒的行为。如果你词汇不是很多,或是表达能力不是很好,就要之前好好做做功课,简单背熟几个常用的祝酒词,就可以随机应变,避免举杯尴尬场面。
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篇2
一、尊敬原则
尊敬原则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,一定要以尊敬对方为前提,并且在尊敬对方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国格。如果对交往的对象连最起码的尊敬都谈不上,就不用谈什么礼仪了,因为俗话说得好“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,所以要想赢得他人的尊敬,自己必须先尊敬别人。在这里,我们还要提的是尊重别人还要尊重他人或其它国家、其它民族的特殊礼仪,也就是要“入乡随俗”,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。
首先,在交往中,要热情、真诚。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、受尊重的感觉。相反,对人冷若冰霜,会伤害别人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如果过分热情,会使人感到虚伪、缺乏诚意。
第二,要给人留面子。所谓面子,就是自尊心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,失去自尊心对一个来说,是件非常痛苦的事。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的失礼行为。维护自尊,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,是人的基本需要。
第三,允许他人表达思想,表现自己。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, 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。当你和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,也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。记住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。
二、自律原则
礼仪只是一种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规范和准则,并不是一种法律或法规,不带有强制性,但是不是说人们想遵守礼仪规范的时候便遵守,不想遵守礼仪规范的时候便为所欲为,这样只会遭到舆论的谴责,故人们在遵守礼仪规范时应具有高度的自律性,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和和谐。
人们通过礼仪教育和强化礼仪训练,在掌握更多礼仪知识的同时,会逐渐在心目中树立起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。周恩来的青年时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,南开中学教学楼中有一面大镜子,镜子上有段“镜铭”——“面必净,发必理,衣必整,钮必结,头容正,肩容宽,背容直,勿暴勿急,宜静宜庄。”周在学生时代和以后的革命生涯中,自始至终,持之以恒地自觉执行,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楷模。同学们要自觉地按照时代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,排除社会不良风尚的影响,排除自身不良动机的干扰。不断提高自我约束,自我克制的能力。积极地完成从“要我做”到“我要做”的转变,最终使自己的思想境界达到较高的思想水平。
三、平等原则
在人们遵守礼仪规范的时候,必须严守平等的原则,也就是说在与任何对象交往的时候都应该一视同仁,绝不能因为交往的对象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礼仪方式,这样也是有悖于礼仪中这个“礼”字的。
人人都渴望平等,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。任何抬高和贬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,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。英国著名的戏剧家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在苏联访问,他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见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。萧伯纳和这个小女孩儿玩了很久,在分手时,他对小女孩说:“回去告诉你的妈妈,你今天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。”小女孩儿也学着大人的口气说:“回去告诉你的妈妈,你今天和苏联女孩儿安妮娜一起玩了。”萧伯纳很吃惊,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,并向小女孩儿道歉。后来,萧伯纳每次回想起这件事,都感慨万千。他说:“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,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,应该永远谦虚。”
还有一个故事。战争年代,一位老教授在延安见到毛主席,毛主席请老教授吸烟,可是不巧,只剩下一根烟了。这可怎么办呢?主席自己吸不请客人吸,很不好;请客人吸自己不吸,老教授也不会同意。毛主席将这一只烟分成两半,一个人半只,皆大欢喜。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毛主席的随和、诚恳、平等和亲切。
四、适度原则
适度原则就是指在应用礼仪的时候,在保证办事效率的同时,讲究技巧,合乎礼仪规范,并适可而止,简化一些繁琐的程序,以便于办事效率的最优化。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讲究礼仪,但应针对不同的场合、不合的对象掌握好适当的分寸。有时过分的举止会引起人的反感,甚至会被认为是虚伪的表现。如与人交谈时,向对方说过多奉承的语言;当受到夸奖时,一味地谦虚,甚至言过其实;在与多人共处时,表现得过于热情,使人陷入难堪之地,等等。适度的原则就是既要彬彬有礼,又要不卑不亢;要亲切和气,不要轻浮阿谀、虚情假意。
适度原则是建立在客观评价自己、客观评价别人的基础之上的。在日常交往中,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、才学、技能和特长等,正确认识别人的品德、态度、动机和困难。在日常交往中,要做到“不失足于人,不失色于人,不失口于人”,失足、失色、失口实际上就是指在行为、态度、言论上的不适度。一旦出现错误的言行和态度,应该马上向别人致歉,为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有利的条件。
五、诚实守信的原则
我们在要求人们讲究礼仪时,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要求人们在表面上遵守礼仪规范,而是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以诚相待。中国传统道德主张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在当今社会,我们一样主张做人要真诚,要讲信用。故我们在遵守礼仪规范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遵守形式,而是要用心去待人。
在传统道德中,诚是五常之本、百行之源,是道德修养的高境界。信用经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。因此,“以诚实守信为荣、以见利忘义为耻”,既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道德内容,又体现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要求。
营造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,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。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,又是合作经济;既是趋利经济,又是诚信经济。唯利是图,不讲诚信,势必会不择手段,最终妨碍经济发展。
和谐社会应该是全体公民明礼诚信、团结友善、融洽相处的社会。人无信不立,社会无信不稳。如果整个社会诚信缺失,弄虚作假,尔虞我诈,将最终导致人人自危,都得为诚信缺失埋单。
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篇3
1、去别人家里,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。
2、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,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,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。
3、晴带雨伞,饱带干粮---未雨绸缪总是好的。
4、被领导训斥的时候,不要低头,要直视领导,面带微笑,表示接受批评,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,否则,领导会火上加油. ---职场厚黑,学习一下。
8、说道就一定要做到。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。
9、吃完饭退席时说:“我吃完了,你们慢吃。
10、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。
11、坐椅子不要翘起来。
12、吃饭要端碗,不要在盘子里挑拣。
13、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。
14、送人走要说:“慢走。”
15、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,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。
16、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
17、不揭别人的短处
18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,眼神不要游移。这样显得很没礼貌。
19、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,壶嘴不要对着别人。
20、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
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篇4
1、仪表——第一印象的关键
仪表,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,包括仪容、服饰、姿态和风度,是一个人教养、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。
讲究个人卫生、保持衣着整洁是仪表美的最基本要求。在日常生活中,只要有条件,就必须勤梳洗、讲卫生,尤其在社交场合务必穿戴整齐,精神振作。
要正确认识自己,不盲目追赶潮流,注意得体和谐,做到装扮适宜,举止大方,态度亲切,秀外慧中,个性鲜明。
2、仪容——淡妆浓抹要相宜
仪容即容貌,由发式、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,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。保持清洁是最基本、最简单、最普遍的美容。
男士要注意细部的整洁,如眼部、鼻腔、口腔、胡须、指甲等。要知道,有时“细节”也能决定一切。
风华正茂的学生,天生丽质,一般不必化妆。职业女性,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,通常要化妆。在某些场合,适当的美容化妆则是一种礼貌,也是自尊、尊人的体现。
化妆的浓淡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来选择。在平时,以化淡妆为宜,注重自然和谐,不宜浓妆艳抹、香气袭人;参加晚会、舞会等社交活动时,则应适当浓妆。
3、美发——并非时尚就是好
发型是仪容的极为重要部分。头发整洁、发型得体是美发的基本要求。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,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乞丐。
发型的选择要根据自然、大方、整洁、美观的原则,既要观察发型的流行趋势,又不能盲目追赶潮流,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性格、爱好和脸型特点。
头发的护理:
⑴ 常梳洗保清洁。洗发时用十指按摩头皮,以促进血液循环,也有助于头发生长。常梳头亦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,还应及时将枯黄、开叉的发梢剪掉,保持头发的美观。
⑵ 烫发、染发要审慎对待,把握好分寸,否则会损伤头发,损害自己的形象。
4、服饰——也要讲原则
⑴ 遵循国际通行的“tpo”三原则:
t(time)表示时间,即穿着要应时。不仅要考虑到时令变换、早晚温差,而且要注意时代要求,尽量避免穿着与季节格格不入的服装。
p(place)表示场合,即穿着要应地。上班要着符合职业要求的服饰,重要社交场合应穿庄重的正装。衣冠不整、低胸露背者委实不宜进入法庭、博物馆之类的庄严场所。
o(object)表示着装者和着装目的,即穿着要应己。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、社交活动的具体要求、自身形象特点来选择服装。
⑵ 讲究协调
要与年龄、形体相协调。超短裙、白长袜在少女身上显得天真活泼。偏瘦和偏胖的人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,以免欠美之处凸现。
要与职业身份相协调。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,服饰不大自由。行政、教育、卫生、金融、电信以及服务等行业人士的服饰要求稳重、端庄、清爽,给人以可信赖感。公关小姐的服饰也不宜过分性感,否则会带来麻烦,甚至造成伤害。政治家、公众人物的服饰往往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,更不可掉以轻心。
5、西装——穿出你的风度
西装的穿着比较讲究,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。
⑴ 西装的衬衫
衬衫一般应选用硬领尖角式的,领口一定要挺直,而且要比外套的领子高出1.5厘米左右,并贴紧。颜色以纯色的为佳,其中白色为最容易搭配的颜色。袖口略长出西装袖口约2厘米。下摆要塞进裤子里,不要散在外面。衬衫配领带时,应把所有的扣子系上,不能将袖子卷起。不系领带时,最上面扣子不要扣。
⑵ 西装的外套
新买来的西装在穿着之前,要把袖子上的商标(小布条)剪掉。
双排扣的西装比较庄重,一般要把扣子系好,不宜敞开。单排两粒扣的西装扣法很有讲究:只系上面一粒的是庄重,敞开都不扣的是潇洒,两粒都扣的是呆板,只扣最下面一粒的是流气。三粒扣的西装,扣好上面两粒为佳,只扣中间一粒的也行,全不扣的未尝不可;切忌只扣最下面一粒,也不宜只扣下面两粒。
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,一般不装东西,以保持平整挺拔。左胸的口袋,只可插鲜花或手帕。切忌把钢笔、记事本等装在左胸外口袋,这些小物品可放在外套左右胸内侧口袋里。
⑶ 领带
穿着西装,领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。首先要注意领带的色彩,要与外套协调搭配。领带系好后,其长度以大箭头垂到腰带下沿处为佳,可上下浮动一寸左右。领带夹一般夹在衬衫的第三、第四粒扣子中间;也可将领带夹别在里面而不外露,只起固定作用。如果穿马甲或毛衣,一定要把领带放在毛衣、马甲里面,还要注意毛衣、马甲的下摆切不可塞进裤子里面,以免臃肿不堪。
⑷ 西装的长裤
西装的长裤以裤脚接触脚背,一般达到皮鞋后帮的一半为佳。裤线要清晰、笔直。裤扣要扣好,拉链全部拉严。
⑸ 配套的鞋袜
穿西装一定要配皮鞋,千万不要穿凉鞋、布鞋、旅游鞋等,而且皮鞋要擦亮。黑色皮鞋可配各种颜色的西服,其他色彩的皮鞋要与西服的颜色相同或接近才能相配。配袜子也应讲究,不可忽略。袜子的色彩应采用与皮鞋相同或接近的颜色。不宜用白袜子配黑皮鞋,男士切忌穿女士常用的肉色丝袜。
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篇5
1、谈话姿势: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、修养和文明素质。所以,交谈时,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、互相倾听、不能东张西望、看书看报、面带倦容、哈欠连天,否则,会给人心不在焉、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。
-
rhw2.com小编精心推荐:
- 古代礼仪风俗文化常识 | 中国礼仪习俗文化常识 | 游览礼仪常识 | 问候礼仪常识 | 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| 礼仪与风俗文化常识
2、站姿: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,是一种静态的美。站立时,身体应与地面垂直,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,挺胸、收腹、收颌、抬头、双肩放松。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,眼睛平视,面带笑容。站立时不要歪脖、斜腰、曲腿等,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,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,那样不但显得拘谨,给人缺乏自信之感,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。
3、坐姿:坐,也是一种静态造型。端庄优美的坐,会给人以文雅、稳重、自然大方的美感。正确的坐姿应该:腰背挺直,肩放松。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;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,但不要过大,一般不超过肩宽。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。在正式场合,入座时要轻柔和缓,起座要端庄稳重,不可猛起猛坐,弄得桌椅乱响,造成尴尬气氛。不论何种坐姿,上身都要保持端正,如古人所言的“坐如钟”。若坚持这一点,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,都会优美、自然。
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篇6
各位远道而来的贵宾:大家好!
今日艳阳高照、和风拂面、喜乐高奏、钟磬齐鸣。一对新人今日是新婚燕尔,鸾凤和鸣。首先我向新郎父亲先生和母亲太太,以及新娘父亲先生和母亲夫人道喜啦。夫言婚者唯求喜也,欣闻公子和小姐喜结连理,吾心甚喜甚乐之,喜者今日佳偶得配,乐者真乃天作之合。
欣喜之余,心潮澎湃,赋诗一首,以表贺意:华光辉映庆合卺,杨枝润蒂天作和;新婚燕尔伉俪喜,鸾凤和鸣涉爱河;悠悠工尺弦乐细,皎皎圆月映红额;蕊暖花艳吴刚醉,月殿嫦娥步婀娜;龙鳞辉映争交颈,凤毛济美彩霞夺;白首偕老情一世,永筑爱巢共拼搏。
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篇7
女士们先生们,大家好!今天我们一同站在婚礼上,感受一个新的美好姻缘。
作为新娘的好朋友已经将近两年,在这段时间里,我有幸作为一个旁观者了解了一对恋人从相爱到婚姻的过程。用两个字概括,那就是坎坷。一次次的电话,跨洋跨州;一次次的长途奔跑,劳顿不已。其间有欢乐,有悲伤;有戏言,有争吵;有时哈哈大笑,有时泪流满面。谁说恋爱只会有笑容!但是,最终他们走到了一次,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。我一直在想,是什么令他们坚持到了最后,不管是一年前跨州长途奔波,还是两年前的隔洋两两相望?我想,爱,信任,和彼此对未来的信心使他们笑到了最后。朋友们,难道我们不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点什么?也许你的另一半离你很远,也许你们之间出现矛盾,但是请你相信,只要彼此努力,希望始终伴随。请相信,明天的你是主角。
最后,让我们再次祝福这对新人。愿你们互相珍惜,同心永结;用轻盈的脚步去趟绿美丽生活的芳草园;用辟浪的英姿去搏击人生路上的烦恼;用深沉的爱去温馨父母夕阳般的暮年;祝你们共享爱情,共擎风雨,白头偕老,祝你们青春美丽,人生美丽,生命无憾!
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 篇8
一、打电话的基本礼仪
打电话是通联礼仪的一个主要内容。拨打电话的人是发话人,是主动的一方,而接听电话的一方是受话人,是被动的一方。因而在整个通话过程中,拨打电话的人起着支配作用,一定要积极塑造自己的完美的电话形象。
在打电话时,必须把握住通话的时间、内容和分寸,使得通话时间适宜、内容精炼、表现有礼。
1、时间适宜
把握好通话时机和通话长度,即能使通话更富有成效,显示通话人的干练,同时也显示了对通话对象的尊重。反之,如果莽撞地在受话人不便的时间通话,就会造成尴尬的局面,非常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。如果把握不好通话时间,谈话过于冗长,也会引起对方的负面情绪。
2、内容精炼
打电话时忌讳通话内容不着要领、语言啰嗦、思维混乱,这样很容易引起受话人的反感。通话内容精炼简洁是通话人的基本要求。
(1) 预先准备
在拨打电话之前,对自己想要说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,尽量梳理出清晰的顺序。做好这样的准备后,在通话时就不会出现颠三倒四、现说现想、丢三落四的现象了同时也会给受话人留下高素质的好印象。
(2)简洁明了
电话接通后,发话人对受话人的讲话要务实,在简单的问候之后,开宗明义,直奔主题,不要讲空话、废话,不要啰嗦、重复,更不要偏离话题,节外生枝或者没话找话。在通话时,最忌讳发话人东拉西扯、思路不清,或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受话人有时间陪自己聊天,共煲“电话粥”。
3、表现有礼
拨打电话的人在通话的过程中,始终要注意待人以礼,举止和语言都要得体大度,尊重通话的对象,并照顾到通话环境中其他人的感受。
二、接电话的基本礼仪
接听电话的人虽然处于被动的位置,但是,也不能在礼仪规范上有所松懈。拨打电话过来的人可能是你的上级,可能是合作方,也可能是对你很有帮助的友人,因此,受话人在接听电话时,要注意有礼和得体,不能随随便便。
当本人接听打给自己的电话时,应注意及时接听并谦和应对,无论对方地位尊卑,都要待人以礼。
1、及时接听
电话铃声响起,要立即停下自己手头的事,尽快接听。不要等铃声响过很久之后,才姗姗来迟或者让小孩子代接电话。一个人是否能及时接听电话,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待人接物的诚恳程度。
一般来说,在电话铃声响过三遍左右,拿起话筒比较合适。“铃声不过三声”是一个原则,也是一种体谅拨打电话的人的态度,而且铃声响起很久不接电话,拨打电话的人也许会以为没有人接而挂断电话。如果接电话不及时,要道歉,向对方说“抱歉,让您久等了”。
2、谦和应对
在接电话时,首先要问候,然后自报家门,向对方说明自己是谁。向发话人问好,也有向发话人表示打来的电话有人接听的意思。自报家门是为了确认自己是否是发话人真正要通话的对象。
在私人住所接听电话时,为了安全起见,可以不必自报家门,或者只向对方确认一下电话号码来确定是否对方找对了人。即使对方错拨了电话,也不要勃然大怒,口出秽语,而要耐心解释。
在接听电话时,要聚精会神,认真领会对方的话,而不要心不在焉,甚至把话筒搁在一旁,任凭通话人“自言自语”而不顾。
3、分清主次
其一,电话铃声一旦响起,接电话就成为最紧急的事情,其他事情都可以先放一边。接听电话时,不要再与旁人交谈或者看文件、吃东西、看电视、听广播等。即使是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你忙着别的事,在接听电话时也不要向打电话来的人说电话来得不是时候。
其二,有时候确实有无法分身的情况,比如自己正在会晤重要的客人或者在会议中间,不宜与来电话的人深谈,此时可以向来电话的人简单说明原因,表示歉意,并主动约一个具体的双方都方便的时间,由自己主动打电话过去。一般来说,在这种情况下,不应让对方再打过来一次,而应由自己主动打过去,尤其是在对方打长途电话的情形中。约好了下次通话的时间,就要遵守约定,按时打过去,并向对方再次表示歉意。
其三,如果在接听电话的时候,适逢另一个电话打了进来,切忌不要中断通话,而要向来电话的人说明原因,要他不要挂断电话,稍等片刻。去接另一个电话的时候,接通之后也要请对方稍候片刻或者请他过一会儿再打进来,或者自己过一会儿再打过去。等对方理解之后,再继续方才正接听的电话。
三、接电话禁忌用语
在接电话时切忌使用“说!”“讲!”。
说讲是一种命令式的方式,即难让人接受,又不礼貌。有的人在接听电话时,一接起电话马上说:“说”或“讲”, 或者多加一两个字“听到,说!”
这种行为在公司、企业内部也许还可以理解,由于某种原因工作繁忙,时间紧张,没有太多的时间应对电话,希望对方直截了当,别浪费时间。但这种硬邦邦的电话接听方式显得过于粗鲁无礼,有一种盛气凌人的气势,好像是摆架子。给人的感觉是“有什么话快说,老子没空和你在电话里啰嗦!
有的人对这样的电话应答方式也懒得再“说”,干脆一声不吭将电话挂了。本来还想联系一些业务或者提供一些信息,一听他这口气就不舒服,说了等于白说,这种人懒得理他。
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以礼相待,有谁愿意同不懂得礼貌的人打交道呢?所以,在接听电话时,一定要注意应有的礼貌。
-
更多精彩的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,欢迎继续浏览:敬辞与礼仪文化常识